川普再投震撼彈:主張取消「賣房稅」,稅制變革點燃美國房市討論熱度
執行長觀點| 2025-7-31
稅制鬆綁風向轉變,市場流動性重啟關鍵觀察
台灣房市進入明顯降溫期。2025 年 5 月全台預售屋成交量僅 3,153 件,較去年同期暴跌 81%,多數非雙北地區年減幅逾九成,市場幾近停滯。 相較之下,美國房市釋出多重利多。川普主張取消自住房資本利得稅,潛在釋放高價區資產流動性。同時,Redfin 數據顯示,美國 6 月房價中位數創下歷史新高,成長趨勢明確。當台灣進入收縮,美國則成為政策與價格雙支撐的成長型市場。
美國房市迎來潛在政策轉折
2025 年 7 月,美國前總統川普在公開場合表態,支持取消美國居民出售自住房(primary residence)時所需繳納的資本利得稅。該主張明確呼應了共和黨眾議員 Marjorie Taylor Greene 於 2023 年提出的《住宅銷售免稅法案》(No Tax on Home Sales Act),內容包括取消出售主要住宅所得的資本利得稅限制,並不限金額、不設門檻。 儘管該法案尚處於國會審議階段,距離立法通過仍有不確定性,但該政策方向已對房市形成實質預期效應,尤其在高價區與長期持有型市場中影響深遠。在當前交易低迷、庫存緊縮的結構下,此舉被視為潛在的市場催化劑,值得關注。
現行稅制與提案內容對照
美國針對出售自住房(primary residence)的資本利得稅制度,現行規範與川普支持的《No Tax on Home Sales Act》提案內容如下對比:
項目 | 現行稅制規範 | 《No Tax on Home Sales Act》 |
---|---|---|
免稅額度 | 單身:最高免 25 萬美元 / 夫妻:最高免 50 萬美元 | 取消免稅額上限,不論利得金額,全數免稅 |
適用條件 | 過去 5 年中,至少有 2 年居住且擁有該房產;每 2 年僅可使用一次免稅資格 | 取消條件限制,無須符合持有或居住年限 |
稅率區間 | 超出免稅額部分依收入級距課徵: 0%、15%、20%(長期資本利得稅) | 0% 稅率適用於全額利得(完全免稅) |
附加稅 | 高所得者須加徵 3.8%「淨投資所得稅(NIIT)」 | 不適用(如全數免稅則無資本利得基礎課稅) |
適用對象 | 擁有美國身份者(綠卡或公民) | 擁有美國身份者(需為報稅義務人,擁有主要住宅) |
政策定位 | 屬於抑制短期炒作與保留稅基的設計 | 屬於鼓勵換屋與刺激流動性的減稅工具 |
該提案一旦通過,將徹底改變美國自住房交易的稅負邏輯,對長期持有高價住宅者、計畫換屋或資產重組的家庭而言,稅賦壓力將顯著降低,預期可帶動市場釋出意願與整體流動性回升。
政策預期下的四大市場效應
1. 減稅效應釋放,高價資產流動性可望回升
目前美國高房價區域如紐約、加州、麻州等地,稅負壓力已成資產轉手的關鍵阻力。若資本利得稅取消,將解除交易障礙,釋放一批長期處於「不賣不動」的潛在供給,有助於打開高價市場的流動性瓶頸,並促進資金重新布局。
2. 庫存鬆動,供給面壓力有望改善
過去兩年,美國房市受高利率與稅制影響,形成「惜售」風潮,庫存水位長期偏低。政策若明確鬆綁,特別是針對擁有數十年房產的嬰兒潮世代,將提高其出售意願,市場供給結構有望逐步回到健康水準。
3. 換屋鏈啟動,區域資產價格將重新調整
交易活化不僅釋放單一資產,更有機會啟動「換屋鏈」效應。舊屋出售將帶動新購需求,形成跨區段的連鎖買賣動能,為區域間價格重新校正提供機會,亦有助提升不同產品類型的相對價值被市場重新發現。
4. 預期心理強化,市場信心逐步修復
即使政策尚未正式通過,方向已明確釋出「做多房市」訊號。在過去觀望情緒濃厚的環境中,任何偏多預期都可能放大信心回補的力道,對中長期投資者而言,這將成為布局週期初段的重要心理依據。
台灣收縮 vs 美國鬆綁:台美政策分歧下的結構對比
相較於美國近期透過減稅政策釋出交易誘因,台灣房市自 2024 年起則進一步進入收縮週期。隨著「囤房稅2.0」上路、央行限貸政策延長,以及金管會對建商融資持續收緊,市場整體氣氛趨於保守。 根據聯合報與實價登錄資料,截至 2025 年 5 月,全台預售屋實際成交件數年減超過八成,其中台中與台南跌幅最為劇烈,分別達 87% 與 92%,顯示非雙北地區買氣幾乎全面急凍。
2024/5 vs 2025/5 台灣主要城市預售屋成交件數對比
城市 | 2024年5月 | 2025年5月 | 年減幅 |
---|---|---|---|
台北市 | 850 間 | 306 間 | -64% |
新北市 | 2,017 間 | 728 間 | -65% |
台中市 | 3,419 間 | 460 間 | -87% |
台南市 | 1,997 間 | 166 間 | -92% |
全台 | 16,523 間 | 3,153 間 | -81% |
這樣的急凍態勢,進一步凸顯出台美政策週期的「此消彼長」現象:一方透過稅制鬆綁企圖釋放供給、帶動換屋與資本流通;另一方則持續壓抑投機與流動性,市場進一步進入量縮轉價鬆的階段。 對於中高資產族群而言,當台灣本地市場機會收斂、風險累積之際,美國市場反而因政策利多、流動性預期回升與制度穩定性,逐漸成為跨境資金轉移的戰略選項。
政策週期背離,跨境配置窗口已現
取消自住房資本利得稅的提案,儘管尚未正式立法,卻已成為美國房市的重要預期支撐。而台灣房市則持續受到政策控管與資金收縮影響,兩地周期明顯背離,結構分歧正逐步擴大。 在資產重新定價的前夕,掌握正確的市場訊號與配置時機,將成為資本布局能否超前部署的關鍵。對於尋求資產穩健增值與跨境佈局機會的投資人而言,現在正是審視美國置產可能性的恰當時點。
若您對於美國置產有進一步需求,希望深入了解購屋策略,歡迎與 FUNWOO 顧問團隊聯繫,我們將提供量身打造的分析與置產策略建議。 >> 立即預約線上專人諮詢 ☎ 諮詢專線 02-77523755